选择决定命运,桂系军阀代表人物“小诸葛”白崇禧用自己晚年的凄惨结局论证了这一观点。
1966年12月2日,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被副官发现惨死家中:尸体发绿,死因不明。这一年,白崇禧年74岁。
这种明显的非正常死亡症状,一时间也引来各种猜测:有人说是死于中毒,有人说是死于马上风,还有人说他是精尽人亡。
不论是哪一种死法,都逃不开一个“惨”字。
在将“死”看得极其重要的中国人眼里,白崇禧的“不得好死”,足以让国人对他的整个人生保持同情。
白崇禧让人心生同情的,绝不仅仅是死法,还包括他的整个的晚年。
1949年底,桂系军阀在大陆一败涂地。白崇禧作为“国防部长”,手下的兵全部被“吃掉”,在大陆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此时的白崇禧真真应了那句古诗:“半世英名付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这一年,白崇禧年仅56岁,尚属年富力强。只要选择恰当,他的人生完全有望开启“第二春”。
在这生死攸关的节骨眼上,同为桂系,与白崇禧并称“李白”的李宗仁去了美国(后来还是回到了大陆)。白崇禧却在紧要关头望着早已逃往台湾蒋介石的橄榄枝发愣。
既然能“发愣”,自然说明白崇禧此时有犹疑。白崇禧的犹疑,一方面来自他与蒋介石的种种过节和蒋介石的为人,另一方面则来自好兄弟李宗仁“宁可留大陆不要去台湾”的劝诫。
只几下发愣的功夫,白崇禧就咬牙选择了前往台湾投靠蒋介石。原因很简单:蒋介石承诺他,让他继续出任 “国防部长”。
对于男人而言,高官、美女的诱惑从来是致命的,白崇禧终究没抵挡住老蒋承诺的 “国防部长”的致命高官诱惑。
素来,诱饵之下都是有钩的。蒋介石给白崇禧的高官诱饵下面的钩,锋利到足以致命。
而蒋介石之所以会如此,乃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如此人才留在大陆,同时,他又不敢用他。
蒋介石的这两种心思,前面这出很容易理解,后面这一出,就得从两人过往的种种说起了。
中原大战时,实力强大的白崇禧曾多次和蒋介石对着干;解放战争中,白崇禧又多次给蒋介石穿小鞋;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打光的时候,白崇禧干脆来个落井下石,逼迫蒋介石下野。
老蒋从来不是心量极度宽广的人,这点,白崇禧自是清楚的,但他却始终抱持着侥幸。白崇禧的侥幸不在别的,全在他对自己智商的过分信任。
白崇禧素有“小诸葛”之美誉,小诸葛叫久了之后,他甚至慢慢对自己的智商有了错误判断,觉得自己真真是聪慧、谋略过人。
显然,白崇禧忘了,他的“诸葛”称号前还有个“小”字。
诸葛智谋过人,可“小诸葛”却多半只有小聪明无大谋略,白崇禧便是如此。
倘若真有诸葛之大智慧,他白崇禧何以会落到全军无一的地步?
可惜,白崇禧在彻底兵败后的不惑年里,却并未从根本上反思自我,而是如西楚霸王项羽一般,自负地以为:自己的兵败全是时局所致。
于是乎,自信满满的白崇禧想:就去台湾吧,他蒋介石昔日还是我的手下败将,我“小诸葛”还能真怕了他不成。
白崇禧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蒋介石。在商场、政界,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其后果可致命。
白崇禧最终尝到了苦果。
接过“橄榄枝”到了台湾之后,白崇禧立马就傻眼了:蒋介石承诺他的“国防部长”,变成了 “战略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的凳子还没暖热,又被改聘为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如此一来,白崇禧便彻底失去了权力,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花架子”。
可就这么一个花架子,对白崇禧有戒心的蒋介石也不放心。
为了掌握白崇禧的动向(其实是为了套取李宗仁的动向),蒋介石对其进行了严密监控。
话说有一次,白崇禧坐车出去会见老朋友。车开出去没多久,白崇禧就发现有一辆车一直在跟着自己。不经细想,“小诸葛”白崇禧立马就猜出后车是蒋介石派来的特务。
顿时,白崇禧就陷入尴尬的境地:若是甩开后车,天知道车上的特务会怎么去蒋介石那里举报;若是不甩开后车,自己好歹也是“前国防部长”,这要是传出去,面子往哪搁?
唉!真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啊!白崇禧做梦也没有想到,不过是出门蹭个饭,还会被特务跟踪监视!天知道在别的事情上,蒋介石会如何对待他。
不过,白崇禧很快就明白自己已是砧板之肉,虽然翻不出什么浪花儿,这口气却是咽不下去的。于是,白崇禧立马让副官停车,并让他去给后车捎句话:
“我知道你们是负责监视我的特务,我等你们把车修好再走。”
后车两个特务听到此话之后,脸色煞白!一边修车一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待副官走时,喃喃道:“不愧是小诸葛!”
可以说,白崇禧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小诸葛”的称号上。
以伟人的话来讲,白崇禧是“明于细而昧于巨”。换言之:白崇禧在细节上虽然聪明,却都是小聪明;在长远规划缺乏大智慧,甚至可以说是愚昧。古往今来,死于小聪明的人,数不胜数,三国之杨修就是其中典范。
比如被特务跟踪这件事上,倘若白崇禧一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蒋介石也不会对他不放心。正是因为白崇禧的这种“小聪明”,蒋介石才会对他愈加提防。
1952年10月10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七次全代会,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在这一批中央委员里,除了白崇禧之外,第六次全代会的委员全部当选,而此时本应是年59岁的白崇禧在政治界大展拳脚之际。
可偏偏,最好的年纪里,白崇禧连在政界当“花架子”的资格都被剥夺了:他完全成了蒋介石的摆设。
这以后,只要蒋介石和白崇禧同时出镜,白崇禧一定会被安排在最边缘的位置。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感觉不到白的存在。此间,白崇禧的憋屈可以想见。
在这种夹缝中,蒋介石还对白崇禧进行了“特殊优待”。不管白崇禧走哪,都会有特务跟踪。过去还是暗戳戳的跟着,落选“中央委员”之后,直接明晃晃地被监视了。
白崇禧最讨厌的就是特务政治,当年白崇禧在治理广西时,就严禁国民党在广西搞特务政治,他甚至认为明朝败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明皇帝在国内大搞东厂、锦衣卫监军。
白崇禧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带兵打了一辈子的仗,临老了,却成了被特务骚扰的“阶下囚”。更让白崇禧难以释怀的是,这些特务还是当着他的面“监视”,真真的绝大侮辱与讽刺啊!
人约“士可杀不可辱”,昔日风光之士,临老却这般受辱,真真令人唏嘘。
就这样,晚年无所事事的白崇禧,在特务的监视下,处处不自在。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69岁这年,他那年仅59岁的结发妻子马佩璋过世了。自此,白崇禧的人生彻底陷入了低谷。
或许是破罐子破摔罢,或许是刻意想“找死”,或许是想麻痹蒋介石,或许是真的寂寞难耐,妻子过世后,外界眼里一向洁身自好的白崇禧竟开始到处找女人厮混。
一代英才,晚年却过得如此混沌不堪,想来,这也是他自己不愿见到的,可事实终归是事实。因着这些花边,白崇禧临老,还将仅有的那点“名声”也断送了。
也就是出席“农场开业”之类的活动,亦或是拜访一些老朋友时,才能在凄凉的晚景中,觅得一丝温暖,找到零星几点昔日风光的影子。
这之后没几年,白崇禧便如开篇所言以蹊跷的方式死去了。
“白部长生前也是体面人,大家上柱香再走吧。”
这句话本是网上的一个段子,这话用在1966年12月9日白崇禧的葬礼上,竟也毫无违和感。
对啊,怎么着,也曾是风光的,可怜可怜他,上柱香吧。
大约,正是秉承着这种同情,白崇禧死后,蒋介石亲往白家吊唁,并宣布由国防部负责以军礼治丧,并由何应钦、孙科等200名国民党高官组成治丧委员会,对白崇禧举办了隆重的葬礼。
在白崇禧的公祭仪式上,蒋介石第一个向他的遗体献花致祭,并题了挽额“轸念勋猷”。自此,二人之间长达40年的恩怨,终于随着白崇禧的死,画上了一个句号。
白崇禧死后的风光,与生前的辉煌和晚年的凄惨,正相呼应…..
人啊,关键时刻,得做正确的抉择。如伟人所说的“大处细谨,小处糊涂”,方为正确的处世之道啊!
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