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异地高考”终获批 各地年底前出方案(共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在此,感谢网友“szgz”投稿本文!

“异地高考”终获批 各地年底前出方案

“异地高考”终获批 各地年底前出方案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给各地订出最晚时间线: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年底前出台,同时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防止“高考移民”。

异地升学政策获批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被社会称为“异地高考”。这次《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

意见指出,要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因地制宜确定条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增加当地招生计划

对于北京本地考生来说,最担心的是,是否会因为增加了大量随迁子女共同参与高考竞争,而增加了高考难度。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指出,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对不符合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能够回流出地参加升学考试;经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各地要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地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防止“高考移民”。

相关阅读:

部长曾作承诺十个月出政策

今年3月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向社会承诺,关于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会在十个月内出台全国性的意见。当时,袁贵仁说:“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但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

今年7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同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

相关阅读:

■ 各地情况

山东

后年起非户籍准入

今年2月发布的《山东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规定,从起,凡在山东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广东

试行在输入地高考

今年广东省政府发文提出,要试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就读学校参加中考、高考,探索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接受外省户籍考生入学申请。

福建

正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5月,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提出,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正按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的部署积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搜狐教育独家策划:

异地高考一小步,教育公平一大步

“异地高考”政策获批 各地年底前出方案

昨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给各地订出最晚时间线: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年年底前出台,同时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防止“高考移民”。

异地升学政策获批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日益突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被社会称为“异地高考”。这次《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

意见指出,要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坚持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统筹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人口流入地教育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可能,积极稳妥地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因地制宜确定条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以及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确定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

增加当地招生计划

对于北京本地考生来说,最担心的是,是否会因为增加了大量随迁子女共同参与高考竞争,而增加了高考难度。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指出,对符合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净流入数量较大的省份,教育部、发展改革委采取适当增加高校招生计划等措施,保障当地高考录取比例不因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参加当地高考而受到影响。对不符合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能够回流出地参加升学考试;经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各地要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地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防止“高考移民”。

>>新闻背景

部长曾作承诺十个月出政策

今年3月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向社会承诺,关于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会在十个月内出台全国性的意见。当时,袁贵仁说:“鼓励各省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但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

今年7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同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国务院已同意,将适时发布。(记者 周逸梅)

(来源:京华时报)

教育部信访处官员 异地高考方案获批系误读

6月26日,一女子向教育局反映儿子高考的户口问题,情绪十分激动

据财新网7月27日报道,7月5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河南高校调研期间再度对“异地高考(微博)”问题的表态经河南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各界普遍关注。但日前教育部有关官员称,当时引发关注的异地高考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的消息系媒体误读。

据《河南商报》报道,杜玉波在调研期间表示“异地高考”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这一消息令一直以来期盼“异地高考”政策出台的随迁子女家长们十分兴奋,不少人觉得看到了这一问题解决的希望。

所谓随迁子女,是指因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中小学而无当地户口的未成年子女。以后,中国高考报名实行“学籍”和“户籍”双认证。这样的规定导致大量无本地户籍的移民(微博)子女,无法在自己生活、学习多年的’城市参加高考,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只能回户籍地就读。而“异地高考”即指令这些学生获得在常住地进行高考的资格。

针对随迁子女无法就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已经进行了超过两年多的调研。、“两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等人多次表示相关政策已经在制定中,将尽快出台。据财新记者了解,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截至6月下旬,这一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等待国务院的批准。

7月26日,随迁子女家长再度前往教育部,要求教育部尽快公布《意见》全文。但教育部信访办工作人员在接待家长时明确向家长表示,现在还不能发布《意见》,因为《意见》尚未得到国务院批准。前述工作人员称,有媒体报道异地高考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是误读,正解是“一经国务院批准,将适时发布”。

财新记者曾于7月12日向教育部发去采访函,询问异地高考方案是否已正式获批,但至今仍未收到教育部回复。当时曾有接近教育部的专家向财新记者透露,方案实际上并未最终确定,中央和地方仍处在对最终方案的激烈博弈中,7月26日教育部信访处官员的表态证实了这一说法。

据了解,《意见》拟要求各地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有关情况,因地制宜确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即将异地高考的具体门槛制定权下放给地方。教育部前述工作人员在接待随迁子女家长时告知后者,年底之前各省市会出台相关政策。

各地年底出台异地高考方案 如何让多方满意?

千呼万唤,承载众多期待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的闸门终于缓缓开启。

11月15日,历经多次申请,非京籍家长看到了一点“等得来”的光亮: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原则上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而在此之前,黑龙江已经率先亮明“门槛”,山东、福建、上海、天津、江苏、广东、安徽、浙江、湖北、海南、云南、江西12省市也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

各省市的频频表态似乎让全国997.1万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但“门槛”高低的争论、户籍地居民的抵制、公众对“高考移民”隐患的担忧却显示其背后博弈远未结束,甚至是刚刚开始。

多省探路,推广价值有多大

比照着教育部9月份提出的“满足家长条件、学生条件和城市条件”的原则,近日黑龙江成为率先“吃螃蟹”的省份,第一个“就地高考”门槛破土而出。不到50字的规定表示,外省籍随迁子女“须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即可高考时在当地报名就地高考。

继黑龙江之后,江苏省明确表示,将在20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不过目前尚未公布就地高考的具体门槛。目前,其高考报名已于11月4日结束,符合条件的外省户籍考生可以在江苏就地高考方案出台后补办高考报名手续。

安徽省高考报名则将在11月20日开始,届时将公布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条件,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将可与本省考生同时报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4个省市就政策出台时间进行了明确回应。

在部分家长眼里,这些地区积极的政策推动让曾经“难以逾越”“铁板一块”的户籍挂钩教育制度开始出现松动,甚至有了可以观照的标准。但在更多人心中,改革环境的相对简单也让“先行一步地区政策的推广价值变得有限”,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北上广的政策没有细化落地,这项政策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失败了。”正如非京籍家长陈女士的忧虑,“各方面压力太大,北京的准入‘门槛’一定会比黑龙江高很多,能不能符合标准仍是一个未知数。”

“就地高考”,如何规避新的不公

陈女士所说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本地居民的反弹。

记者进入京籍家长聚集的E度论坛发现,“就地高考”成为不少家长讨论、也共同“抵制”的热门话题,其中不乏激烈言辞。此前也有部分京籍人士约谈北京市教委,明确提出“反对就地高考”的诉求。上海一项近1200人参与的投票则显示,有85.7%的人反对取消高考户籍制度。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政策放开后,会不会滋生“高考移民”,进而侵占本地学生的权益,引发新的教育不公。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直言户籍地家长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我曾经在海淀区做过一个调研,前年该区曾经宣布在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可以享受和本市户籍学生同样待遇,结果当年的入学生数从3000人增加到6000人,翻了一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明确界定,“移民”的情况难免会在高考阶段上演。

谈松华倾向于从制度源头规避“高考移民”现象的出现,“不少人依然习惯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制度称为‘异地高考’,这是必须纠正的概念。这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从制度本身明确标准,即放开非户籍人口高考,究竟面向哪一类人群。”也正基于此,对学籍长短的认定可以成为区别“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和“高考移民”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指出,“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接受更高的教育”的政府表述中有三个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是孩子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首先在城市工作,孩子跟着过来并在这里接受了义务教育,以及拥有高中学历,而不是为了寻求低分洼地在高考前投机移民过来的。”

这种划分,也得到了不少随迁子女家长的认可。去年10月,由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5万多人签名的“高考民间方案”对于资格认定的表述为:随父母在经常居住地上学,至高中毕业有3年以上连续学籍的,高中毕业即可在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和录取;京、沪两地则将学籍要求延长为连续4年以上。同时,该方案特别针对“高考移民”的质疑,指出“只要严格执行学籍限制条件,即可防止高考移民”。

落实就地高考,根本在高招改革

时间节点明确后,对于随迁子女就地高考这个大范围触动城乡不同利益人群的两难命题,“门槛”高低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门槛”究竟如何设置,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政策效果?

“这是一个历史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全部放开,在现阶段内,‘门槛’是个必需的过渡选择。”在谈松华看来,“门槛”设置的因地制宜,要建立在确保人口流入地的教育资源供给的基础上,“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两地小学阶段的非户籍人口已经分别占到其总数的46%、47%;初中阶段则占到了27%、30%。如果政策要放开,就意味着人口流入地要做好增加大量教育资源的准备,这样才不会进一步激发本地居民和非户籍学生的矛盾。”

熊丙奇则认为,合理“门槛”的.设置需要综合协调随迁子女权利、本地学生利益、高考指标分配、城市承载能力等诸多方面。但在经历了这个过渡阶段后,如何酝酿整个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从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考试权出发,是应该没有任何门槛的,作为我国公民应该在任何地方都可自由报考这也是有网友认为现在的门槛太高的原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打破现行高考制度框架,实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我国高考之所以有户籍限制,主要原因是高考实行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各高校把指标分配到各省,因此各省才会提出户籍限制,如果取消这一制度,按户籍报考的规定也就失去存在的土壤了。这是彻底实行‘就地高考’、推进高考公平的根本所在。”(记者 邓 晖)

(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北京市教委:“异地高考”方案年底前出台

上周,北京非京籍家长收到北京市教委的《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其中明确回复,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实施方案年底前出台。此前,全国已经有13个省份承诺将在年底前公布方案。[详细]

20余名京籍人士到北京市教委反对放开异地高考

与此前教育部维权不同,自“教育公平志愿者”在北京市教委约访姜沛民,一批京籍人士也陆续出现在北京市教委信访办门口,并明确提出了反对放开异地高考的诉求。这批京籍人士,以年轻人为主,只有少数家长参加。[详细]

外地家长申请北京教委公开异地高考方案信息

目前,年高考报名在即,北京有数千名随迁子女将面临2013年高考。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当前都担心自己的子女无法享受到就地高考的待遇。非京籍家长此次向北京市教委提交的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北京市教委明确答复2013届非京籍高中毕业生是否可以在北京报考,以给予2013届非京籍学生及其家长明确的政策预期。[详细]

打工女不堪压力服药自尽 留遗书盼孩子在京高考

她常跟于振才说,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孩子在北京高考。去年北京市开两会,解决异地高考提议的呼声高涨,她对女儿说,“秋玉,看样子过不了几年异地高考就会放开。”[详细]

教育部:指导各地尽快出异地高考方案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教育部长袁贵仁回答该报记者提问全文。谈到高考改革话题,袁贵仁表示,将会同有关省市,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出台有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异地高考”方案。

袁贵仁表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和升学考试,是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一个新问题。2003年国家提出了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政策,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基本解决。“10年过去了,这些孩子陆续完成义务教育,参加升学考试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一些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尤为突出”。

袁贵仁表示,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上的态度是“积极解决”、“符合条件”和“因地制宜”。即要正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地年底前出台解决办法;要根据家长条件、学生条件和城市条件,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由于各地人口流动状况不同,解决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要根据流入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办法。

去年全国33万人出国留学

占全球总数14%,居世界第一;高考弃考人数增加

据新华社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7日在北京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占全球总数的14%,居世界第一。

弃考留学“尖子生”激增

蓝皮书认为,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及国内教育资源不足为留学热升温奠定了基础。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留学热还会继续。蓝皮书说,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留学政策持续利好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了客观条件。

蓝皮书说,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些年因成绩不够好担心高考不利而出国读书不同,目前,许多地方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特别是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准备留学的人数激增。

今年高考京两千人弃考

蓝皮书介绍,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高中生出国学习人数为7.68万,占当年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

蓝皮书还显示,高中毕业直接出国读本科的人数显著增加,出国读中学的人数也大幅增长,高考弃考人数增加。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高考统考生人数为70857人,而高考语文等学科评阅的试卷总量为6.8万人,近2000名高考生选择放弃高考,弃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国留学。(记者郭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