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又称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叶部病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了解灰斑病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玉米的种植和管理至关重要。
图片
图片

灰斑病病症

图片
图片
玉米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尤其以玉米抽雄后受害严重病菌先侵染下部叶片向上发展,严重时克侵染苞叶和叶鞘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步扩展为浅褐色条斑或条纹。与叶脉平行延伸,常呈矩形。病斑中间灰色,边缘有褐色线,病斑长约10-60毫米,宽为2-4毫米。典型特征是病斑不透明,具有平行边缘。病斑克连城一片,气候条件适宜可蔓延整株叶片,造成叶片枯死。造成果穗下垂、籽粒干瘪、粒重下降,严重时减产50%以上。

图片
图片

发生规律

图片
图片
灰斑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玉米灰斑病菌,它在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下会引发病害的发生。高温、多雨和高湿度是灰斑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灰斑病在玉米生长期间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病害最容易在苗期和抽雄期发生。苗期受灰斑病菌侵染的玉米幼苗会出现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抽雄期受侵染的玉米会出现穗部和叶片的黑斑,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和结实。
环境条件和病原菌的侵染程度是影响灰斑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病害易于速蔓延,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特别关注灰斑病的防治。在高温、多雨和高湿度的条件下,尤其是高湿环境,当湿度大于90%,持续12-13小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因此此病多发于温暖湿润的山区和沿海地区。
免耕或少耕地块病残体存留量大,发病重。耕作后病残体残留大于35%,易于灰斑病大流行。
图片
图片

防治措施

图片
图片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灰斑病的发生。在选种时应优先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目前抗病品种主要是自交系,杂交系普遍不抗灰霉病。
合理的田间管理:密植和不合理的施肥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应适当间隔并稀植,保持适当的通风和光照,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合理施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种植轮作:合理的轮作可以打破病原菌的生长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将玉米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灰斑病的发生和传播。
病害监测与早期防治:定期巡查田地,及时发现病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早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灰斑病的发展。
病害源控制:深耕土地,及时清除病害源,如枯死植株和病害部位的秸秆,避免病害的传播和扩散。
总结:玉米灰斑病的发生规律与环境条件和病原菌的侵染程度密切相关。为了防止灰斑病对玉米的危害,种植抗病品种、合理的田间管理、种植轮作、病害监测与早期防治以及病害源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措施。农民朋友们在日常种植管理中应加强对灰斑病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