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是谁?在浙江美术馆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场跨年大展“朗姿玉畅——赵之谦特展”之前,许多人都会有此一问。事实上,这位堪称“全能”的晚清浙籍艺术家,书、画、印无一不精,且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一生追求经世致用、建功立业的赵之谦,始终郁郁不得志。可以说,“事与愿违”是他人生之路的写照。面对时世的离乱与命运的无常,他身入俗世、心在世外,一次次奋起,从苦难中寻求突围、寻觅诗意。

今天,我们来看看他所走过的两条“路”。

1829年,赵之谦出生在古城绍兴的一间普通院落里。赵家世代经商,到了赵之谦父亲这一代,生活尚能衣食无忧,因而,赵之谦的童年还算安逸舒适。

但没过几年,在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之下,清廷被迫门户洞开,各地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清王朝内外交困,战火逐渐蔓延到浙境。赵之谦10多岁时,母亲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父亲也因病卧床不起,加之后来长兄因被诬告打官司败诉而倾家荡产,一家老小的生计落在了他的身上。

面对家境的一落千丈和人情冷暖,他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家族命运,实现传统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不过,这条路注定千沟万壑、跌宕多舛。

他一边做塾师、幕僚,一边求学备考,31岁时以第三名高中举人,文才备受考官赏识,尚未入京已名动公卿。本以为仕途就此将一帆风顺,但太平军突然攻陷杭州,阻断了他北上会试的道路。

万般无奈之下,他为谋生辞别妻女,孤身一人南下温州,又一路流落至福州。在困顿的日子里,与家人断联已久的赵之谦终于收到了一封睽违已久的家书,上面的字句却让他如坠冰窟——由于饥饿与灾疫,妻子与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已经辞世了。

遭遇家破人亡的重大打击,赵之谦跌入到人生的最低谷。他改号“悲盦(ān)”,铭刻自己悲苦而离乱的前半生。不过,际遇的起伏并没有消解他的志向,他立功立言、治世治人的愿望反而更加强烈。

不久后,赵之谦排除万难北上赶考,却屡试不第。对科举心灰意冷的赵之谦,决定通过纳捐谋一条出路。他辗转绍、杭、沪等地售卖字画,又得几位师长好友资助,才筹齐捐官费用,被分配到江西一地当知县。

身为一方父母官,赵之谦期待能施展抱负、造福百姓,然而现实却与理想有着极大的落差。在任职江西期间,赵之谦虽兢兢业业莅政治民,却从未得到提拔,最终因劳累过甚,卒于任上。生前寒苦,身后萧条。幸有故交友朋为他料理后事,将他的遗柩从江西运回浙江,落葬杭州丁家山。至此,他的人生之路画上句点。

清代 杨憩亭画赵之谦像刻石拓本 西泠印社藏 图源:“中国美术报”微信公众号


“君能读得有用书,吾生读书竟无用”,这是赵之谦曾为友人作的诗在他看来,金石书画诸艺终究是“无用小道”。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人生之路坎坎坷坷的赵之谦,却用才华诗意“种”下一朵瑰丽的艺术之花。他用一种“事与愿违”的方式,让世人记住了自己。

赵之谦自幼便展现出超常的天资,“六岁学古文,九岁学诗,十岁后讲学”。在家中庭院里,父亲手把手教他以水作墨,在地砖上随性地书写绘画,他从中感受到了运笔的韵律与水墨的美感。此后,其艺术脉络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点:

图片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