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天天盼望着家人团聚+阖家欢乐+辞旧迎新+驱凶辟邪+祭祀祖先+迎接众神+招财纳吉+健康长寿+吉祥如意!“过了小年就是年”、“不出正月都是年”这些老话也充分的反映出人们对于春节浓浓年味的喜爱和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祈盼!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正月二十一的民俗和讲究!
其实,这一天是真太有意思了:竟然让那个“地穿节”遭遇“穿天节”。如果网友稍一溜神,就会把这一天的两个节日错看成一个节日了!而且,今天,还是中国粮食中最重要的五谷“小麦”的生日,要拜麦姑,祈福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因此,这一天的民俗和讲究就更显得格外重要了!下面就让我们“留神”的看一看吧!
一、正月二十一是“地穿节”
这个节日也是源于上古神话:女娲补天!“天穿节”和“地穿节”就是中国民间纪念女娲补天拯救人类的纪念日。也是古人祈福风调雨顺+万物欣荣+五谷丰登+平安喜乐的重要节日正月二十是女娲年年补天的纪念日。也叫做“补地日”。
(一)地穿节来源于女娲补天地的神话传说
其实,关于女娲补天地的神话故事版本很多:
1、远古的时候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支撑着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断了,半边天空坍塌下来,蔚蓝色的天幕上露出个黑洞洞的大窟窿;九州的土地也忽然裂开了,分割成一条一块的。天不能完全覆盖住大地,地也不能完全负载着万物了。洪水在四处泛滥,大火在各处燃烧。凶猛的野兽从森林里窜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鹰雕在上空盘旋,攫食老人和孩子的血肉。
天神女娲看见天地被弄得一团糟,自己创造的儿女们正在遭受苦难,心里非常难过。于是,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天上的黑洞补上,把儿女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因此,她来到昆仑山上,亲手熔炼了五色石子,把苍天修补好,天空又变得和先前一样美好了,她又砍下大乌龟的四只脚,用来代替天柱,树立在大地的四方,将天空支撑起来;之后,她把那兴风作浪的黑龙杀掉,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最后,她又把芦苇烧成灰烬,堆积起来,用它阻挡住滔滔的洪水。经过这一番辛苦的工作,苍天补好了,四极稳固了,洪水退下去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中原一带的灾难平息了,善良的人民才得到了拯救,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2、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共工与祝融之战。共工败而怒触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坏,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人间遭受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女娲端来东海之水,浇灭了大地上的火,又从大江大河捡来了彩色石子练成石浆,擀成一个又一个薄薄的石饼,首先补好了天,接着又用同样的办法,正好二十日补好了地。
由于这位女神补好了天地,使得天地之间恢复了原来的美丽,也使这次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得到了拯救,并能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有了以后的美丽世界和人生。人们为了纪念女娲补天补地拯救人类的丰功伟绩,便把她尊为“老母”。
(二)“地穿节”的民俗
1、煎饼:“补天穿”“二十日天穿,二十一日地穿”。天穿日与雨水相近,中国民间为祈祷苍天保佑“雨水之日,屋无穿漏”,每逢天穿节便用红丝线系上煎饼,将其掷于屋顶上方,寓意为“补天漏”或“补天穿”。有祈风调雨顺之意,也是对女娲补天的一种效仿。有些地方在此日还将煎饼撕成小块,抛向天空,意为补天,再撒些于地,意为补地。
2、煎饼与馎饦:节日当天,由长辈主妇用面做烙饼或蒸饼,饼子要求圆而薄,名为“补天饼”。补天补地的仪式很简朴,用红丝线系上补天饼抛到自家的屋顶,以象征补天,另一块饼掰开放入院子的井中或角落,象征补地。仪式完毕,全家才吃补天饼。
3、做面食+吃面食:尽管煎饼与馎饦是不同的两样食物,但都是面食,正德修陕西《朝邑县志》说:“置煎饼屋上补天,是日仍不得食米。”强调了不食米。
二、正月二十一是“穿天节”:男女情爱之日!已列入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
穿天节,为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是湖北襄阳特有的节日和习俗,地点在汉江襄阳市区段。穿天节起源于襄阳解佩渚。在农历正月二十一以沿汉江捡拾、佩戴穿天石等习俗来表达对美好爱情与幸福生活的追求。
故事一:郑交甫汉江遇游女:
据传有一位为周朝人,名字叫“郑交甫”。据西汉刘向《列仙传》中记载:郑交甫喜欢游汉江。有一天又带上仆人一起到汉江,意外遇见了2个漂亮的女子:他们衣着雍容华丽,腰间还都佩戴了像鸡蛋那么大的十分漂亮的明珠。于是喜出望外、一见钟情、不能自已!
他也不知道这两个女子是神仙,立即就想上前搭讪,并想管二女索要明珠给自己戴(在当时,女子腰间佩戴的饰品是那女定情之物)!但是,仆人告诉他:人家不能同意!还可能招惹麻烦!可是,郑交甫不听,直接上去跟二女搭讪,并提出了这个请求。结果没想到,二女竟欣然同意,把明珠摘下来赠与他。
郑交甫拿了珠宝揣在怀里,往回走,走了十步,回头看一眼,结果发现明珠和二女却都消失了。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刚才遇到的是仙女!这件事很快被乡亲们获悉,还被史官记录下来。
故事二: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
把传说中穿天节“游女弄珠”故事写得完整的是生于襄阳、长于建康(今南京)的萧统(501—531年)。他在自己编著的《文选·江赋(郭璞)》的注释中,引《韩诗内传》(已轶)曰:“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这里出现了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情节中,美人与玉佩若有若失,充满神秘梦幻感。
穿天节庆祝活动
故事三:郑交甫汉江遇游女:
宋朝人庄绰(字季裕),曾任襄阳县尉,与米芾有交游。他在《鸡肋编》写道:“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会汉水滨,倾城自万山泛绿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这里写下了“倾城”出动“泛绿舟”,而且妇女们都成了主角,成了“女神”;玉佩太少,穿天石可以取代;得石可得子,得子能给妇女带来好运,人人祈盼遇上好运。这则记载说明:在1千年前的宋朝,襄阳人已形成了自己的仪式和道具独特的民俗节日穿天节。
因为这些美丽的神话故事,人们就把万山脚下仙女解佩赠珠的那片沙洲叫“解佩渚”。每年正月二十一这天,男女青年涌向沙滩上:寻找着带窟眼的汉江石,可以用线穿了悬石簪子上,戴在发间;也可以用绳子穿起来,戴在身上,被称为“汉江穿心石”,同时,人们也期望能遇见汉水女神。汉江穿心石是定情之物,也是求子之物。
三、正月二十一是“小麦诞”!拜麦姑!
(一)麦姑的神话传说
老话说 “给吃不给吃,只看正月二十一”,这里说的就是:正月二十一是重要的“小麦诞”。这个节日也要跟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说起!
传说麦子本来是天上的一位神仙,因犯错在正月二十一这天被贬到人间投胎。她十岁那年看到自己和邻居地里的麦子因为干旱而枯死,地主家的麦子却长势很好;于是她就在地主家地里摘了一个麦穗欣赏,却被地主追赶,投河自尽。
麦姑走后那一年,人们突然发现穷人家的麦子长势都非常好!当麦姑托梦给人们,告诉人们她就是小麦神,人们才知道是麦姑在帮助大家。于是,善人们捐赠修建了麦姑庙。人们为了纪念麦子姑娘,就将正月二十一日作为麦姑的生日,也就是麦子的生日,也会在这一天摆上祭品,迎接麦姑的到来。
人们祭拜麦姑,就是要祈福年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招财纳吉!而且,按照麦姑是指示,以她降生那天的天气为基准,提前就可预知当年的庄稼收获情况:如果天气晴朗便是丰收年;反之,则是欠收年!
(二)“小麦诞”的习俗
1、拜麦姑:正月二十一这一天,人们会到麦姑庙摆上贡品,焚香祭拜,祈福麦姑护佑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2、吃面食:烙盒子+包包子+蒸麦饭+炒麦饼+吃春卷等。
3、把米缸、水缸装,寓意是风调雨顺天地佑,财运满满迎丰收。
四、正月二十一的忌讳之事
1、忌讳向人讨债:这一天向人讨债,古人认为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运势会走下坡,尤其是在财运方面,属于比较忌讳,不吉利。
2、忌讳洗衣服:古人认为水是财,这一天要把水缸装满是为了聚财,这一天洗衣服就会有流财的意思,会影响财运。
3、忌讳迁居,糊窗户:否则认为是不吉利。
4、忌讳请医生看病:这一天去看病,寓意一年到头都要生病。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如果已经生病了则例外。
5、忌讳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6、忌讳更换、洗涤被褥:传说是如果在正月里洗被子,很容易把今年的好运气全部给洗掉,还有说洗被子、更换被子还会影响小孩子的身体。
7、忌穿坏新衣服。正月里人们穿坏了的衣服有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