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三万里》于2023年7月上映,引来好评如潮,本文专门点评以下三点。

一,三次相扑

片头是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在边关抗击吐蕃军,接着倒序他的成长经历。影片巧妙地以李白和高适三次相扑的形式,展示了他们从青年到暮年的变化。

(一)初见

第一次相扑发生在高李二人初见于去长安的途中。此时的高适完全不是李白的对手,尚需李白教他以虚御实的策略。

(二)成长

在长安投效无门后,高适退隐于高家故园,潜心学习。在两人重逢的第二次相扑中高适已可以击败李白。

(三)初心不改

即使是四十多岁,高适依然身形矫健,心怀长安梦。李白则逐渐放浪形骸,改去求仙问道了。二人第三次相扑,李白自然不是高适的对手。

凭借相扑,高适赢得了蓟州骑兵队的指挥权,还将其运用到对吐蕃的作战中,出奇制胜。

二,为了长安

高适率军披坚执锐,甘冒矢石,为的就是长安。而他们所怀揣的梦想——长安到底是什么呢?

(一)长安是什么

1,繁华的时代

首先,长安代表一个繁华的时代。盛唐时的长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建筑雄伟。

2,璀璨的群星

长安除了物质发展,文化亦繁荣,汇聚了诸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星。

在长安街头,你可以偶遇赶赴考场的常建。

在岐王府幸会少年时的杜甫、抚琴的王维、乐圣李龟年(即杜甫之后在江南重逢的那位艺人,专门为其写下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感慨乱世的凋零)。

曲江酒肆,更是文星荟萃,如书法家李邕,直呼李白为谪仙人的贺知章

还有与高适同属边塞诗人的岑参、王昌龄。

随着高李二人的游历,你可去襄阳见孟浩然,领略“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

哪怕是被困于雪夜下的孤店,也能得到未来平叛功臣郭子仪的相救。

3,自信的文明

作为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长安始终保持开放融合的胸怀。胡姬在此展示高超的歌舞,胡人也对大唐忠心耿耿。将领哥舒翰烈士暮年,仍拒绝向叛军投降,亲自冲锋陷阵。

如此的长安,谁能不仰慕热爱,愿意舍命去维护她?!

(二)传统文化的精华

进一步说,长安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文学及艺术的巅峰代表。

你能在此欣赏“大唐双绝”:吴道子的画、裴旻的剑舞。

张旭已得书法之道,他的草书更是一绝。

唐代还有一绝,就是脍炙人口的唐诗。片中多次直接引用,或者间接隐喻了多首唐诗。比如,看到桃花,就会想到白居易的《大明寺桃花》。

汪伦在江边与李白妻道别,自然令人记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劝郭子仪莫自暴自弃,就是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诠释。

(三)守护长安

所以,长安并不仅仅是一座城,她是辉煌的华夏文化和美好的国人回忆,值得所有人去保护。正因为此,高适奋力破敌时高喊:为了长安!他们不止是在还于旧都,恢复大唐的荣耀,同样是在重建中华文明的秩序。

三,观众洒泪

在观影的现场,总有人不禁洒泪。大概是为片中人物命运而黯然神伤,也可能是代入自身的经历而感同身受,亦或是自豪于传统文化而情不自禁。

(一)命运多舛

高适和李白的命运可谓多舛。二人都在年轻时发下宏愿,一个要做世上最难的事,一个要重现高家的荣耀。

但一个是商人之子,一个出身落败的家族,注定了在无比繁华的长安,两人终究是四处碰壁。

其实何止是他们,十年一觉扬州梦,唯一领略裴家剑法的裴十二也只能女扮男装报国无门。

(二)代入自己的人生

片中所表现高李二人的悲欢人生,同样也是一个普通青年的成长之路,自然可以换得观众代入自己的人生。

谁没有年少轻狂之时?曾记否,月夜抒怀,与好友无限憧憬未来。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高适四十三了,仍一事无成。真正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高适一直没有放弃梦想,终于在晚年成就了唐代诗人中最高的功名。

对于人生的成长,片中是有一些暗喻的,更加鼓励高适这样历久弥坚,抓住历史机遇的做法。

(三)文化的魅力

华夏五千年,诞生了无数名篇,读之难免不受感动。唐诗,特别是李白的唐诗,无疑是最打动人的篇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唐诗,没有李白,中国文化史会产生多么大的一个缺憾。

片尾,高适带着童子与长安告别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虽然黄鹤楼已经被毁,只要那些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同样的,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如之前笔记的说明,保护图书馆和档案馆,就是保护人类的文明。为了保存文化,且不被更改,吴哥王朝国王把历史刻在吴哥窟的石柱上。到了天,各种保存文化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每个中国人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自觉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如此,又何须那样的石柱,而且只怕也没有那么多的石柱能写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历史上的长安和大唐已成为过往,而那时的绝代风华都被记录在诗书之中。今天只要人们再吟诵起唐诗,长安就依然在。最后,请在《庆余年》的醉酒吟诗中,回忆华夏之延绵不绝,尽享文明之辉煌灿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