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讓博物館文物在地震來襲時“金身不倒”

10月20日,“2024文物防震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都博物館舉行,海內外學者分享文物防震最新成果。記者採訪了解到,為確保文物安全,四川近年推進文物防震工作,在科技助力下,如今已基本可以保証地震來襲時文物“金身不倒”。 防震從博物館建筑抓起 2008年,在突如其來的...

汶川地震发生后,年轻的舞蹈老师廖智在废墟中被困近30个小时,因长时间的压迫与感染,廖智的两条小腿被迫截肢,从此告别了自己喜爱的职业。 地震夺去了她的双腿和亲人,重获新生后,她开始戴...

但在被发现后的66年里,由于出土地层不甚明确,柳江人的生活年代一直存在争议。为揭开柳江人的年代之谜,研究团队历时4年,对柳江人化石和洞内沉积物开展了一系列放射性年代测定和地层沉积...

在张衡发明地动仪的1800多年后,这件“神器”的靠谱程度依旧有很大争议,甚至对于地震是否可以被预测都在学术界引发过多轮讨论。 但在民间,我们总能听到“乌鸦聚集蛤蟆搬家是地震前兆”“...

其中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 7级以上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也只有一两次。因此,无需对地震本身产生畏惧和恐慌。其次,生活中的...

更多内容请点击:科技賦能讓博物館文物在地震來襲時“金身不倒”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