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状况分析论文,本文共15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状况分析论文

企业可以借助人力资源信息化这个手段有效地推进人力资源工作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附加值,将工作重点从事务性工作向战略方向转变。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领域。在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不断完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系统的功能日臻强大,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薪资计算系统时代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及时、准确发放薪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必须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并提供与组织的发展相适应的薪资政策和激励策略,这对于规模较大的组织来说,工作量比较大,用手工计算和发放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即薪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与任何其他应用系统一样,最初的人力资源信息化也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复杂、最繁重的部分进行的,对当时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这部分就是薪资的计算。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

2、薪资人事管理系统时代

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普及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都为第二代系统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第二代薪资管理系统在解决了薪资计算问题的基础上,开始记录员工的其他基本信息,包括薪资的历史数据。此外,它的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改善。这个时代的管理系统以薪资处理为主,并兼具了一部分人事信息管理的功能。另外,与薪资管理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的标准化也对薪资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阶段,计算技术仍是整个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另外电子表格技术的发展也是当时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3、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代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第一次革命性变革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竟争优势中的关键性作用。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也变为可能。这一阶段企业最关注的是员工的绩效考评和管理系统,以及培训管理系统。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并通过规范和完善的业务流程,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协同工作。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eHR)时代

HRMS仅是面向企业HR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用户对象主要为企业HR管理者。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出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流变得更快捷通畅,信息流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深远。对于HR管理而言,Internet/Intranet技术将使得HR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流的延伸或改变而突破封闭的模式,延伸到企业内外的各个角落,使得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也能参与到HR的管理活动中来,并与企业外部建立起各种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自助服务概念。网络自助服务是建立在HRMS基础之上的,是对HRMS功能的扩展。HRMS与网络自助服务一起,就形成了企业完整的eHR解决方案。

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1、强化人力资源门户和人力资源局域网建设

因为企业门户已经发展成为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工具,人力资源网络将更多地得益于新的在线解决方案,包括e—health工具、定制的健康关怀方案、薪酬系统和绩效管理工具。其他人性化的方案将通过由网络为组织和员工提供所需数据而得到扩展。

2、为更多员工提供更多利用技术的机会

企业将会继续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进行创新,以便使更多的员工与网络连接,使他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旅途,都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容易地进入企业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

3、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敏感性是企业进行现有系统优化和集成的主要因素。优化的趋势将包括改善旧有的系统,并且使孤立的各个系统连接起来。这种优化侧重于代替现有的`人力资源系统,更趋理智地寻求完善的整合方案。系统的完善主要是指改替原有的系统,并将不同的系统连接起来。

4、提高虚拟办公(职场)的利用率

在线会议、项目团队工作空间、网络会议、录像会议等虚拟办公方式将继续盛行,以对企业当前的生产力保持密切关注,诸如这些虚拟办公方式也会由于对办公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而带来收益,同时也会产生员工安全和时间管理方面的收益。

5、重视系统的集成性和协同性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会仔细、认真地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以便能够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并将认真检查系统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是否可以与其他解决方案进行捆绑。所以,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与其他解决方案集成的容易性成为选择eHR系统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整体经营谨慎选择各项技术,并且考虑各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其对供应商服务能力的评估和其技术与其他方案的兼容性是关键因素。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上的创新和应用仍然是最重要的趋势,但企业会对此持谨慎的态度。在可预见的未来,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投资将优先于助买或使用新的技术和实施新的系统。

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决策者的观念误区

大多数企业决策者最关心的莫过于企业利润,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投入往往是长期效应,其效益短期内无法体现,很多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未看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提高员工绩效及企业竞争力的意义,因此不愿意在人力资源信息化上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

2、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不少中小企业缺乏熟练掌握人力资源软件的从业人员,这直接导致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缓慢。此外,企业在刚开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从业人员要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和方式,需要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网络环境,造成部分使用者心理上的抗拒。

3、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急于求成心理

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都存在一步到位的心理,希望功能越多越好,力争一步做到位,加长其使用期,以免以后重复开发。但此心理脱离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既加大投资成本、延长实施周期,也增加了未来升级换代的成本。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时,应选择贴合自身实际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4、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基础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成败。很多中小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一套稳定的人事基础管理体系。由于基础管理不到位,使得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运作的基础平台缺乏。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1、电子化数据方面的对策

(1)针对E化数据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求在项目规划阶段任用专人负责数据问题,对数据整理进行规划,包括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整理、现行数据和历史数据规划、集团与分公司统一数据规范等;在上线前必须事先完成当前业务组织最新数据的更新,保证上线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数据混乱。

(2)充分评估数据整理的工作量与难度,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在项目启动前期,必然要充分考虑数据整理、数据规范的工作量与难度。从需求调研阶段开始,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问卷、文档等手段,充分考虑各个层面对HR数据的要求与已有数据的情况,扎实做好数据规范整理工作。

(3)高层参与,同时项目团队成员步调一致。项目的成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项目组应该时时保持和公司高层的有效沟通,了解高层对项目的期望与看法,告知高层项目阶段目标与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利于资源的协调与问题的解决。同时,项目组内部各个层面的关键成员,包括HR部门和IT部门,必须在各个阶段保持思想和步调的一致性,清楚了解项目的进展与面临的问题,形成合力,达成阶段目标。

2、对企业是否适合导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认真分析

不少人认为eHR是一剂良方,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有经济实力支付购买和实施费用的企业都可以导入。这种看法是对国内企业现状不了解的表现。目前国内企业形态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既有跨国大公司,也有家族大企业,还有数不清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可能分处于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而企业管理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所有制、行业、发展阶段再加上管理模式的巨大差异形成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五花八门的企业特色。因此,找到一个完全适合企业现状的eHR解决方案简直与大海捞针无异,完全有必要先评估一下企业是不是适合导入eHR。

3、正确处理好标准化与客制化的关系

现在绝大多数eHR在招投标或实施前,都会做GAP分析,看系统的逻辑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方法是否能够符合或支持。如果遇到不符合,要么用客制化来做到与企业需要相符,要么就放弃或让企业改流程。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在实施eHR前除了流程分析外,再进行流程评估和优化,从而来决定对产品标准化和客制化的取舍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eHR绝对不能成为现有管理方式的奴隶。现有的管理方式本身可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流程和环节。如果用eHR把这种不合理性规范和固化下来,以后调整的难度就会加大,至少在事实上会影响管理的效果。其次,企业管理也不能照搬eHR的逻辑。企业的个性或文化决定了有一些流程在企业无法实施,或至少在当前无法实施,需要做一个妥协和调整。因此,无论是eHR供应商,还是企业,都应该明确如何正确处理好标准化与客制化的关系,让eHR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飞燕: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探讨[J]。当代经理人,(7)。

[2] 谢世诚:首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投入使用 打造符合国情的HR信息系统[J]。微型机与应用,(5)。

[3] 淳欣迪:浅谈加强现代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J]。理论与当代,2008(12)。

0引言

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在高校生存和发展中,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人才开发、汇聚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办法。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网络环境下,高校要想更好的发展,应该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上加强创新研究,信息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融合无疑是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1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处理手段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以实现管理目标。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集中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业务流程设计、员工沟通、人力资源报告分析等方面。信息技术在资源整合、信息存储、数据分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将信息技术如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去,可以有效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数据。具体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学校领导、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决策依据,进而提高高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再则,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不仅能有效拓宽学校内部沟通渠道,还为员工跨部门、跨级别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条件,这也将会进一步拉近员工的距离,缩短员工的反馈时间,提高部门和组织的`灵敏度。如高校在人员培训、岗位分析、招聘和资料录用方面,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相关事物,不仅能降低成本,实现无纸化办公,还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因此,在网络信息科技在各行各业大规模普及的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管理方式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融合已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大多数高校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意义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且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大胆的尝试,但是,仍有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仍缺乏认识,客观上阻碍了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前进步伐,并且造成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环境不成熟。有的高校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还存在认知错误,认为信息化管理不过是借助计算机体系对人力资源进行的管理。为此,他们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方面,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化操作层面,但是由于缺少专业的后期支持团队,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集成度又不高,管理系统升级、更新速度较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另外,有的高校在实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视野狭隘,目光短浅,没有站在全局高度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共享不充分,导致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偏离了大数据时代高校的管理需求。

3.1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管理中去

发展大计,思想先行。高校管理层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决定了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前景和发展水平。在信息时代,高校管理层、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借助信息系统了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大数据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将一定量的资金投放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搭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日常事务,重点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借助信息技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然后,成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部门,由其负责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其制定中长期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计划,完善管理制度,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部门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分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3.2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许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之所以非常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鉴于此,高校要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学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标准,理清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头绪和思路,要求有关部门合理使用、妥善管理信息技术设备,将各类设备分类登记,并建立设备技术档案。与此同时,建立学校人力资源设备安全保障制度,为人力资源建设提供资金、人力和技术保障,要求相关人员在人力资源数据处理中,做好学校人力资源信息传输、交流、发布与管理工作,发挥自身在学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系统硬软件维护和管理、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与教育制度,要求有关部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以提高管理队伍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管理能力。最后,完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应急机制,针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

3.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都以人力资源考勤、休假、薪酬管理、数据管理为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事务虽然不太复杂,但是事务繁琐,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落后,效率较低。因此,在处理一些繁琐的工作如考勤、休假等问题时,处理结果经常是时间滞后、错误百出。信息技术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创新动力,高校可以信息化管理为目标,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路径,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开发或者选用先进的人事管理软件,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材料等都存储到计算机中,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和分析,进而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与此同时,高校还要立足于学校网络服务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全面共享,减少基础数据维护错误率,提高人事管理效率。

3.4提高工作队伍的技能和素质

不管技术如何发展,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主体始终是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果没有技术过硬的信息化工作人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目标根本不能实现。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的基础上,高校还要重视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引进一批专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员,充实到信息化工作队伍中去。与此同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学校培训体系,针对信息化工作人员开展一系列的技术和职业培训,要求他们掌握相关技术,提高专业素养,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去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效高质地完成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任务。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要认识到信息化、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正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促使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探究[J].中国信息界,(05):50-52.

[2]贺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03):79-81.

[3]王晓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05):56-57,60.

[4]姚颖君.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初探[J].知识经济,(03):143-14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分析论文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工作的执行者是人,所以只有提高人的工作效率,才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某种程度而言,现代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就要重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吸收外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内部优秀人才,实现煤炭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首先,简要概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对煤炭企业而言的重要意义。其次,简要分析几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最后,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论述煤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些创新,便于企业以最具可行性、最有效率的手段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网络资源以及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的搜寻,下载阅读了20余篇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著作以及相关论文,重点梳理其内容,从而建立起自身论文的框架结构。之后,结合现实生活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依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撰写论文。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企业一般可以简单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败期、转型期四个阶段。企业处于不同时期其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不同。企业的成长期是其快速占领市场的时期,前一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与招聘和绩效,后一部分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在于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企业在成熟期已经拥有了较好的市场占有率,收入已经相对稳定,因此企业在这个时期往往更加注重系统体系的完善,实现自我价值,塑造企业文化;正所谓物极必反,企业在衰败期和转型期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因此必然面临转型问题,当然这里的转型期并不是说抛弃原有所有的产品,而是开始采取多种经营的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过程就是回到了圆点,成为企业新的成长期。综合考虑企业的组织结、员工的学历结构、员工的年龄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导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引进人才与使用人才相结合的艺术――招聘与配置;最大限度发掘员工潜能的措施――培训与开发;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手段――薪酬与福利;约束员工认真工作的方式――绩效管理;达成企业和员工共赢局面的措施――员工和劳动关系。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观念不科学

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很多企业开始调整管理模式,优化各种资源调整模式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然而,仍有一部分煤炭企业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不能科学、全面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较少,一些企业甚至为了降低经营成本而减少员工福利,不利于对人才的管理。

(二)管理技术落后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从而促进了科技水平的提高,尤其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在社会各个行业的管理之中都广泛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因此,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应该注意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然而,由于现阶段一些煤炭企业在管理技术操作方面较为落后,不能有效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较差、效率较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力资源配置不当

目前,在煤炭企业之中人力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是由于煤炭企业在人事岗位方面安排不合理导致其人力资源不能实现充分利用,严重的经验论与辈分论,造成了员工积极性不高、竞争意识不足。此外,煤炭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需求是较大的,然而目前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导致的从业人员过剩也是困扰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很多人缺乏充分发挥其才干与能力的平台,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四)薪资体系分配不均

煤炭企业中的员工大致以下三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工人。企业建设的骨干力量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然而相较于技术工人,管理人才往往更容易被企业重视,技术员工则容易被轻视。这种造成了企业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差别待遇,具体表现在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方面。例如高级管理人才通常实行年薪制,而高级专业技术型员工则往往实行普通的岗位技能工资制,而且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也比不上管理人员。保障员工基本生活以及激励员工工作两项功能是薪酬的基本功能。企业的差别薪酬待遇会极大地挫伤专业技术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五)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基础,但是绩效考核工作在大型煤炭企业中往往流于形式,其考核工作更加关注考核对象的职位、年龄、工龄、学历、人际背景等定性因素,缺少考核指标,或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以上问题导致了考核的不具备公平性,所以很难起到鞭策员工后进的激励作用。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可能造成不公平现象,导致员工出现不满心理,使员工对工作不积极,缺乏主动性。

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涉及到的策略

(一)创新管理理念

理念创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因素,媒体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和整体开发理念。第一,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员工的地位,强化员工的主体意识,领导要尽可能的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降低工作强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二,保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人才开发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协调统一,企业要注重整体开发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针对员工岗位实现细化管理,使各个级别的员工都有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创新管理技术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就必须提高管理技术的科技含量,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工作人员操作的熟练性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社会各阶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重视,加强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先进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煤炭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管理体系

要建立符合企业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综合考虑企业对未来的人才需求,科学分析企业需求,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煤炭企业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进行科学的设置,同时严格审查其单位编制和职级序列计划,重点划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职责范围,避免私自招聘和私设岗位的情形出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企业依据自身需求,灵活、科学的设置岗位,在工作需要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岗位,减少因人设岗导致的问题。

(四)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

煤炭企业包含多个部门,员工类型不尽相同,工作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激励方式,必须按照公平分配、能者居上的原则严格制定的激励制度。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中每位员工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进行合理的奖励,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价值,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率。值得注意的是,建立激励制度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实行定量考核、进行激励约束等,对员工实现定期考核,实现科学合理的奖惩。

(五)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可以避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促进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煤炭企业的发展。首先,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要求煤炭企业重构劳动关系,明确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关系,使员工和企业能够基于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其次,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要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加紧调整劳动用工形式,创新劳动组织管理体系。再次,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要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对对劳动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视。此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需要煤炭企业重视技术人才,扩展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渠道,淡化专业技术人才的行政类别,摒弃经验论与辈分论,同时,明确专业技术职务与行政管理职务之间的序列对应关系,建立起技术与管理的双通道制度,这样就可以减小煤炭企业的人才流失,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且巨大的工程。人力资源规划是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要实现人工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协调。构建良好的工资结构,提供五项法定的基本保险。适当人才提高待遇以增强竞争力,依法缴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企业年金等。保障员工的工作效率,从出勤、绩效等方面进行约束。对人员配备进行提前测算,组织定期的招聘,优胜劣态,保持企业队伍的质量。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加强学习,积极了解国家最新政策,为领导做好参谋工作。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尽同,其在管理方面的侧重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在选拔人才方面尤为明显。追求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将不同的人安排在与其相匹配的位置上,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当下全球经济处于急速变化中,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然要引领先进的创新手段。企业缺乏创新,就会导致其市场缩小,没有了市场,企业等于丧失了发展空间,为了企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必然是企业创新的重头戏。

参考文献:

[1]温汉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J].现代情报,,04:149-150+145

[2]朱元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2013,36:91-93

[3]王健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5,01:43-44

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少人力资源组织者尝试将对人力资源进行信息化的建设或自主开发、或另找他人开发,用很多方法来使人力资源的价值提升。但是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都宣告失败,成为企业的软肋。我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如何实施信息化的管理呢?

一、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意义

1.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传统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比较死板,办公室内都是死气沉沉,但是信息系统的投入,使员工和企业之间存在利益的互动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完美的将管理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这一技术的完美融合可以体现在人力资源的全部业务、流程、部门,使人力资源系统用来定义专业的企业部门、业务的流程,优化其业务,规范其业务流程。对企业人力资源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个性化、职业化的管理平台,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

2.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转变。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引进不仅是一项高科技的技术,还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思想的颠覆。人力资源从传统的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转变成为提供管理全面的知识体系和解决的方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建立了支持人事改变和制度规范的知识体系,向资源管理专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的建议和分析,随时向管理层提供信息,支持高层决策。

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降低资源管理成本。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资源管理后,对员工进行培训上岗,在公司的内部应设计一套专门的提升工作效率的培训系统和深造的机会,员工可以随时在线培训,减少了培训的成本和差旅的费用。在作业评估方面,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各级主管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店面的下属交的述职报告,并对这些报告进行评估和指导监督。管理评估的成本都大大减少,人力资源信息化大大的为企业提供了方便。

2.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业务流程。信息技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它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企业带来便利,还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到其他岗位知识,方便企业的岗位调动。当人力资源管理者从这些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后,就要制定一套公司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运转体系。

三、企业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实力不足,认识不够。有些企业盲目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却没有看到自身的特点,不顾自身的实力,组织一些开发人员开发资源管理软件。脱离实际的后果就是企业的破产,要想使自己开发的软件能真正的投入应用,便于使用,就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在公司中用于维护和编写调试等系统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极大,抛开这些不说,就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必须从长远的目光,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特色,用全面系统的目光来分析和设计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并非是意见简单的事,这是需要所有研究开发者不断创新的。

2.好高骛远,目光短浅。企业领导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建设中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他们只看到眼前利益,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只是一种对企业来说不是至关重要的部门建设,没有需要尽快完善的紧迫感,也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公司的重要性,随便就使用了简单的薪资处理的软件,但是这个软件只能解决简单的,只有一部分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作用,实际上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企业的领导人在选择系统处理软件时,考虑的是价格问题重于功能使用问题,会导致企业寸步难行,举步维艰,到时想要改变就很难。

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贯穿人本观念,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过程中,充分的享用资源,改善决策的效果。

第二,立足实际,结合现实要追求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就要根据发展现状和实际的需求来制定可行的目标,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没有目的。一步到位的建设既会增加成本,也有在后期出现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分步实施,一步一步来。

总之,在企业的转型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能适应。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国情,又能推进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陈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中国商贸,(28):56-57

[2]刘长未.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

[3]周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问题探讨[D].山东大学,

1.1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很多大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但是绝大多数的小企业都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或者说有的企业在使用的时候也存在应用不足的现象。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几乎还停留在使用时再开发的状态,同过去的传统方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使得大量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得到不到更新,而且比较散乱,没有起到信息化应用的作用。

1.2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人员,人员信息化使用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引进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都不是很高,因此,对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用还没有完全掌握,导致信息化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处于待使用的状态。

1.3信息的安全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引起注意

目前,信息安全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话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信息高度集中的部门,理应妥善保管好这些信息,数据的信息安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实现管理方式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聚集着企业的大量信息,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解决目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面对目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2条解决的措施:

2.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信息化使用水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核心,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

2.2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企业的信誉。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的安全性是每个企业都迫切解决的问题。安全性因素应该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应妥善处理企业的各种信息。综上所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实行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探讨论文

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分析

第一,具有主导性地位。对于大学人才体系来说,其中含有后勤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党政管理人员等,在科研和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人群,他们可以说是办学的主体。在社会资源稳定的前提下,大学需要具备充足的高水平教师资源,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级人才,为学校和社会创作出巨大的价值。第二,具有多元性功能。现代大学都具有多元性,具有社会服务、科学技术研究以及培养人才等多种功能。这其中,教师是科研和教学的主要对象。第三,具有自主性需求。大学教师的工作形式、性质和内容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多个方面具有自由性。第四点,关注实现自我价值。大学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等多方面的特点,他们是具有高知识水平和学历的人群,具有强烈的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想。

二、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选用适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软件

对于大学来说,选用适合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是必要前提。对于拥有充足资金以及规模较大的高校,可以自主开发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中小型的大学并没有相应的技术型人才以及资金实力,所以可以要求专业咨询公司来分析研究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状况,而后让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来研发合适的信息软件。

(二)确保充足的资金来源

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所以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充足的资金投入,这是根本条件。

(三)培养大学教职工的信息化意识

通过培养教职工的信息化意识,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可以创建出民主、和谐的文化教育氛围。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培养教职工信息化意识时,需要防止出现过度以来管理软件的问题,这会降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规划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下面的内容:第一,拟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详细策略。第二,就充分考虑大学的信息化水平高低,正确的评估。第三,规划信息系统需要具有的管理功能。第四,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环境的完整性。比如:流程控制、数据管理、用户服务、硬件设备以及服务器等方面的内容。在规划好大学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以后,需要执行以下的步骤。第一,明确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先后次序以及发展趋势。第二,规划大学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结构,充分获取大学管理层的认可,并且争取相关资源和资金支持。第三,提出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流程,进而落实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技术需求和功能需求,提升用户的应用体验。第四,确定相关方案。明确界面、用户、工作流程等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第五,合理评估管理系统的推广效果。评价内容中需要包括开展系统化、技术支持、新功能等。

三、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分析

(一)加强对于大学资源管理流程的管控

当前阶段,大部分高校存在人力资源管理随意性较强的’问题,许多主观因素影响了管理工作。因此,在实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流程,对于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报警和警告,利用这种方法来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

(二)促进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

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计算和汇总大量的数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良好的进行上述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都能够得到提升,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减轻了管理工作负担。

(三)信息化管理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校园网环境下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方便观察人员对于相关数据的查找,办公条件得到优化,并且支持多人办公。相应的系统不受空间、人数以及时间的限制。

四、结论

综上,为了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效,必须加强对于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策略研究,进而提升大学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和质量,在实际的决策和教职工服务中结合信息化技术,有效促进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佳雯.浅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科技创新导报,,(26):64-65.

[2]王胜,赵维玲,王艳敏.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网络与信息,2009,(03):79-80.

[3]卢琳,叶永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与思考[J].甘肃科技,,(09):51-5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处理,这足以看出信息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信息化也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了。但是由于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所以信息化在应用上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信息化的应用可以大大改变日常工作模式,并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能够通过大数据机分析得到特色化职业平台,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上也有很多问题,所以本文就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创新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创新

对于信息化概念的提出,已经不是新鲜词汇,而是已经有很多应用实例,并且效果反应很好,所以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是否完善就象征着整个企业的人才链是否健全,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进步。所以,明确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并且提出创新性举措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其创新的意义

对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时,只是粗略地将企业的人事部门进行改装改造,而真正忽略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战略意义[1]。第一可以通过信息化网络处理手段快速分析处理数据资源。避免人工操作的烦琐,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二通过多方面资源的合并和共享,丰富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并且也可以通过信息比对提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障企业人事处理的精准;第三通过信息化处理可以避免很多人为误差,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方案的准确性都是有所帮助的,并且可以控制方案可行性标准,更有利于人力资源方案顺利实施。

二、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创新建设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和高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在企业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自身企业的效率高效,而且使企业的科学高效的管理得到提升,尤为显著是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目的。如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让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也在实践过程中却披露和不少问题[2]。

(一)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很多企业都不能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限,也就制约了其发展,不能够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也难以提出有效地创新性方案,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水平低下

基于企业的不重视,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所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性是没有丝毫指导作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消极工作,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进步,所以说一定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水平。

(三)不注重维护信息化技术

很多企业即使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但是不注重技术的维护,导致信息化技术成为了摆设,或者不能正确的使用信息化技术,这都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弊端。

三、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性的对策

(一)加强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创新建设的重视,提出创新型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长久的发展来看,一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了解其重要性并针对目前的管理模式提出有效建议及时更改。尤其是现代管理与传统模式的相互交错也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契机,因为有挑战才会有机遇。所以可以通过新旧技术的交替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改变,利用信息化的特性和传统资源的结合,创建一个特色化,方便快捷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平台,方便企业管理人员的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沟通交流。

(二)加强信息化技术维护和投入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日常也需要相应的技术维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否则不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都是对于信息技术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无益于工作效率提升的。更是会影响资源进行及时的归纳分析处理,导致不能及时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相关问题。并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一些企业投入的,因为企业需要发展,企业管理部门也需要发展,所以就可以通过增加新技术的支撑来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进程,保证技术的前沿性,这样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和趋势都能够更好地把握,保证企业能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的综合水平

计算机在企业之中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可以说计算机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计算机相关技术更新换代非常的快速,再加上企业之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复杂,想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水平[3]。所以说对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新理念的深入学习,才能够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能够有一些可行性创新方式的运用,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加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渐步入正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大大缩减了传统工作的烦琐性操作,也更深层次的开阔了企业的战略性发展前景,能够保持企业在一直社会前沿。所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机遇,所以一定要确保信息化技术的落实,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甚至于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其创新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2):66-68.1006-3102.2016.22.039.

[2]蒋宇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其创新的探讨[J].环球市场,(13):42.

[3]赵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其创新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80.

现如今,世界早已步入了信息化時代,而国内的信息技术也已经有了飞速发展,所以的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多的有了信息化运用,特别是对发电企业来讲,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将信息化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仅使得传统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模式有了极大的转变,而且站在长远发展角度来讲,同样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对于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所在

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企业如何计算内部员工薪酬;实时掌握核实员工的工作情况;对于员工个人资料的统筹管理有一定帮助作用。此类影响因素有很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讲,费时又费力。现如今,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时间,同时还增强了人力资源工作效率,这些都对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有助于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程序化管理。当前,发电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了信息系统,基本摒弃了传统手工作业的工作模式,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混乱问题的发生概率,而对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可实现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联接,默契配合,也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最终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协调治理。将信息化建设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够使实际工作实现有序发展,建立相对细致的分析报告,为管理职能部门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资料,有助于决策层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判断,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决策。

有效避免盲目化管理措施,使企业尽量规避风险。信息化建设对于发电企业正常管理工作作用明显,决策层的领导作用不可盲目实施,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先锋作用,尽可能掌握企业内部的有效信息,仔细斟酌,以便做出对企业更为有利的决策。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设定工作流程,详细划分部门职能作用,明确各级关系与协作要求,使得所有员工都能明白自身职责所在。该系统对于所有责任人都可下达明确指令,有序分工,也可避免责任人权力的盲目扩大,将潜在危机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使企业免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自助服务功能。传统的工作模式在服务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该系统在此却有所改善,开始向职能责任人方向转化,服务对象也就越发全面,客户能够在此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所有数据基本保障准确性,而且都能一次性完成,这不仅实现了对系统的有效维护,为工作提供了多方便利,而且还极大的改善了数据传输质量,使得信息的准确性也有了很好的保障。

员工招聘与配置功能。系统将求职方与用人部门需求紧密联接,同时建立相关的自助服务功能,也因此将招聘流程有效简化,实现了双方的互通和联接,最终让求职人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发展需求。

薪酬与绩效管理功能。以往员工的薪酬都是采取传统模式,而该系统摒弃了落后的审批程序,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现了不同岗位员工的薪酬随时调整,随时变化,而且体现的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另外,系统还能对个人经济状况作出细致分析,最终实现员工个人财务的有序规划。平衡计分卡、绩效工资等绩效管理模式已经慢慢在国内企业中逐渐实行,这些对于企业内部绩效管理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企业的有效长足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程序使用说明

对企业人力资本及期望收益率的预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在使用前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人员结构,而后还要对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率做出预判,而且上述情况都要做出系统性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具体实施范畴,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工作。

处理措施的选择必须遵循企业的长效发展。首先,系统必须保证完整,能够涵盖企业内部的所有经济业务,其次,系统的操作不可过于繁琐,必须保障其简易性操作,使得操作者很容易上手,以体现出在工作使用中的灵活性。

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实现。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必须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具体的设计与分析流程;系统相关的使用与调整措施;对于实际操作人员的相关细致培训。

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阐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流程把控。当前形势下,发电企业想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操作,那就一定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保障,另外,还必须结合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而且在系统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尽量将系统中存在的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让系统能够正常有序工作,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人才浪费。要依托国外先进的思想管理理念,整体实现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尽量避免成本浪费,包括管理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员工成本,重点做好工作流程的整合优化工作,充分降低企业外部与内部的`矛盾发生概率,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是企业能够得以健康长效发展。

尽量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以人为本,重点就是关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理解员工,而且还要尊重员工,明白员工的实际需求,发电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说白了,其实就是对于人才的需求与管理。因此,对于员工的目标化管理,重点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出来,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良苦用心,使他们真正为企业的切身利益着想。这不仅要体现在系统结构方面,同时还要在具体的操作平台中都要体现出方便、快捷的特点,要真正切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需求。在操作方面,员工必须能快速理解,灵活掌握,融会贯通,从而真正实现工作操作的准确和高效。信息化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加精准迅速的掌握所需的信息和数据,从而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

医院是知识和技术都相对比较密集的地方,人力资源是医院重要的发展资本,实力雄厚的医院背后必定是有着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是,一旦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或者不合理,人力资源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医院更加合理、高效和安全的管理各项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医院更加良好的发展。通过加强对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可以使医院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本院的人力资源现状,为上层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提供基础和支持。利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实现对大量繁杂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并产生定期的报告,如在职人员的年历、学历、工资以及考核情况等,在调取某在职员工的资料时也更加方便和快捷。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为部门提供简洁明了的资料,大大的提高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总之,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来说极为重要。

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有些医院虽然建立了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但模式往往过于单一,不过灵活。而有的医院在目前阶段仍然使用的是功能较为单一的单机版管理软件和较为落后的系统技术,人力资源的数据和信息不能达到共享,也无法做到及时的更新和连接。这样就导致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较差,每个部门都负责统计自己部门的数据,造成医院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甚至有些医院在目前阶段还是采用非常传统的手工作业的管理方式,过度重视人工传达的作用,使得信息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并且这种管理方式效率低、周期长,信息反馈时间较长,不能及时反馈医院的各项人力资源信息,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这些情况不仅降低了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转支俜蜣箐理观念,树立现代化营理观金

在医院毅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道路上,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将工作的重点从人员进出的管理方面转移到对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注重激发在职人员的潜能,发挥出人力资源促进医院良性发展的积极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效果和价值。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医院的具体情况,确定医院的发展目标,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朝着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合理化。此外,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组织、协调、监督、服务以及创新等理念,全面整合医院内部人力资源信息,对信息进行把握和分析,确保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准确^而且,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通过集成成本效益以及投人产出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逐渐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化、透明化和现代化。

(二)加张对人力资姝佶息化砮理人才队任的定设

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医院系统软件如何高端和现代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工作人员只会进行最基础的操作,而不能有效利用相关的系统和软件,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搁置和浪费,也就不能发挥出软件和系统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换句话说,再好的`软件和硬件,如果使用它的人并不能掌握和操控它,那么它们也只是一件摆设而已。因此,医院应该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在岗培训,使其不但掌握良好的医学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个方面,医院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在职员工组织定期的培训,在培训过后,对其进行相关的考核,考核优秀者予以适当地鼓励和奖励,没有通过考核的人员进行补考,如考核三次均未能通过者则予以调离岗位或其它适当的处罚,保障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在其位,谋其职”,避免在职人员长期懈怠工作的现象。医院也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组织相关的座谈交流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地解答,从而确保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信息化人才招聘体系

以往,传统的医院人才招聘都是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平面媒体上发布招聘的信息,然后接受求职者的个人简历,最后通过面试进行最终是否聘用的决策。这种传统的人才招聘方法,因为传播的范围有限,并且实效性较短、目的性不强,往往出现虽然在人才招聘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并不能达到大范围的人才筛选。针对这种现象,医院人力资源部分应该改变传统的人才招聘方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人才的招聘。通过网络进行人才招聘,手续简便、行动迅速,并且受众的目标性较强,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人才招聘工作的反馈、处理和录用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人才招聘工作的效率。在进行网络人才招聘时,医院可以在本院的网站主页上增设人才招聘的版块,或者利用其它的人才招聘网站发布医院的人才招聘信息,从而有效扩大应聘的范围,并在招聘成本较少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好的招聘效果。实行网络人才招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医院人力资逯管理佶息化建设中的蜻故管理和薪酬福利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工作部分。绩效管理不仅关系着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决定着员工的工资报酬,并能对员工的潜力和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可以说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为了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部门首先应该建立绩效目标,在与医院医疗系统实现数据库共享的基础上对采集的结果进行统计,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采集定量数据,实施量表考核、关键事件记录以及述职总结等,并促进员工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及时反馈,定期作出绩效评估。在薪酬福利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明确薪酬的计算方式,可以通过考勤制度合理调整薪酬,根据员工基础信息库的信息套算员工的工资情况等。薪酬福利的有效管理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员工的奖惩、福利以及工资等具体情况,应该及时补充员工岗位变动以及职称变动等情况,并建立工资变动表,制定工资月报表和个人工资表,方便随时查询或统计。通过对医院缋效管理和薪酬福利的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相关工作的效率,也能促进医院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方面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够有效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程序,统一相关的工作标准。此外,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还能为医院上层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一、前言

20xx年5月世界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发布了《大数据:下一个竞争、创新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宣告“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机会。通过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方法能够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迈入4.0创造了条件。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基于互联网,依托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软件系统为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动态过程。人力资源信息化是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及时满足业务需求,实现企业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手段。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1.0、2.0,3.0并在向4.0进发的历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1.0阶段指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普遍应用,国外一些先进的应用软件企业开始将关注点聚焦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首先利用应用软件进行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复杂最繁重的薪资管理,这大大降低了该项工作的繁冗程度并且提高了效率。由于当时计算机网络不是很普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基本是孤立地、单一的软件。

随着数据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迈入2.0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已经开始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受限于数据计算能力和应用处理能力,对于大型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般是按分支机构分别购置服务器部署运行,各分支机构定期汇总数据上报总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2.0时代基本已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信息的电子化,使HR人员从繁重的基础信息处理工作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组织及员工的发展需求。但是在2.0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还停留在简单的报表阶段,还未形成对人力资源数据的预警、预测、数据挖掘和分析。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大集中以及基于互联网访问的技术,从单一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电子化软件扩展到涉及公司各个层面的关键信息系统。通过面向全员的信息化工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3.0阶段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全面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另一方面通过延伸人力资源管理范围,提高各级人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程度,有效地改善了人力资源部门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3.0阶段由于采用数据大集中技术,对数据的挖掘分析以及多维度的预警、预测已经成为可能。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据优势已经在企业经营分析、管理决策中逐渐发挥出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各级管理者已经开始利用人力资源数据提升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大数据的概念和技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将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将步入4.0时代。

三、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信息化

大数据这一概念,首先要从“大”入手,“大”是指数据规模,大数据一般指在10TB(1TB=1024GB)规模以上的数据量。大数据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区别,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V 来总结,即体量大(Volume),数据从TB 级别跃升到PB 级别,庞大且连续的数据流使得数据更具完整性;多样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数据来源及承载方式多样化;速度快(Velocity),数据可以高速地存储,借助于云计算,即使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实时处理;价值的稀疏性(Value),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低,犹如大海捞针却弥足珍贵。

进入大数据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信息化建设将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人力资源信息化在4.0阶段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的多样化及社交化

在大数据时代,忠实地采集、记录人类活动的一切数据是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将不再局限于人力信息档案或者“人事部门”的数据。企业的经营数据、利润数据等业务数据也将纳入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范畴。同时员工的社交数据、地点数据、工作数据等碎片数据也将被系统采集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存储方式将被重新定义以满足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所必需的高速和敏捷。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移动化”与安全性

为了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与人相关”的数据,大数据的收集渠道将不再仅仅局限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具有随时随地获取数据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获取将更多地依靠移动端甚至是传感器等新技术的使用,人力资源信息化需要打造一条有效连接HR所服务的管理者和员工的信息高速公路。由于“人的数据”高度连接和聚合,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有效地解决数据的公开和隐私的问题将是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挑战。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具的多样化

在拥有和采集了大量人力资源日常数据后,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整合的能力将至关重要。传统的、单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无法胜任如此庞大的.数据处理任务。通过采购第三方的数据处理、分析工具将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有利于企业通过数据驱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招聘、人才测评、薪酬管理、人才绩效等垂直应用方面,由于大数据分析强调预测性以及前瞻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将更具有专业性,市场上将出现多种专业性的应用工具。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灵活地选择专业化的工具,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云服务化”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基于云计算、云平台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将不断涌现。数据按需计算,企业按需付费的模式将不断成熟。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人力资源信息化将有了更快捷、便利的选择。企业信息化部门在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时将不再需要购置大量设备、采购产品软件后进行个性化实施,而只需按照企业需要购买相应的云服务即可。同时,由于在大数据应用的复杂性,不具有很强技术实力的企业可以借助云计算能力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突破企业计算能力的壁垒,实现人力资源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竞争将是数据应用能力的竞争。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从业者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更加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提供更加客观、科学的数据服务将给企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也会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周光华.基于“大数据”价值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2]唱新.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应用

[3]李柯.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挑战与转型升级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

高校图书馆是用于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各种文献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文化及科研的重要信息技术研究基地。大数据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用于发展经济的新的“天然资源”,传统的信息存储技术和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师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引入大数据技术来解决供需矛盾势在必行。数据的研究和管理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是重要的,更是迫切的`。

一、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功能有所扩展,在继承传统业务功能的基础上还需具备对馆内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总结的功能。因信息资源载体的多元化,如虚拟网络、计算机等,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收集各种音频、视频等,并进行整理和保存,同时还要整理分析读者信息、阅读数据等,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业务功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不断朝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由原来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操作,简单的人工管理逐步被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所替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的图书馆基本业务知识,而且还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管理及应用等能力。很显然,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大数据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但能够通过结构化数据了解现在客户需要什么服务,也能够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深度挖掘高校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正在发生什么,以及预测和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从而使高校图书馆能够找到更好的服务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还存在以下困境:

(一)高校图书馆现有体制机制

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多囿于传统的实体图书馆建设,以及纸质图书资源的管理维护,忽视或没有高度重视全面整合图书资源基础上的网络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外向型的信息管理机制,仅沉浸于内部资源管理、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资源结构划分模式;缺乏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没有完全建立起面向用户快速反应的管理机制和以自动化为中心的新的业务模式。没有成立或成立了形同虚设的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无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没有制定统一的数据管理使用政策,无法协调校内外与大数据有关的工作。管理体制简单落后、机制不灵活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很多在职人员都是高校在改革发展中转岗或安置的人员,没有专业背景,有的年龄还偏大,他们业务管理水平不高,而且管理手段模式单一,甚至缺乏服务意识,有混日子的现象,这从根本上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引进了一些专业的人才,但因人数少或缺乏领导,形不成团队,处于单打独斗或被边缘化的状态,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与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不相适应的,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分析论文

摘要:管理学家托马斯比特斯曾经说过“企业和事业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现在几乎所有医院领导均意识到:人才资源是医院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为了提高医院综合实力,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医院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尽管我国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企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在提高医院实力水平以及人员资源需求预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论证人力资源管理对医院未来发展的影响,提高预测管理的科学性以及信息化水平,值得引起关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力;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医院必须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不同途径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同时,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从而更加准确、客观地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优化调整内部人员结构,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为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影响

(一)提升医院技术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新时代下,医疗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医院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防止内部人才大量流失。医院要以医疗市场为导向,正确把握人力资源发展方向,还应该更好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要不断开发人力资源,不断促进其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医院需要定期进行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培训,不断完善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突发问题。

(二)优化医院内部人才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作用下,应该提高内部人才的综合技能,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结构的重组,提高内部已有人力资源利用率,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吸引大量患者前来就医,大大增加医院的经济利润。就内部人才结构来说,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的学历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医院自身的科研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信誉奠定基础。

二、医院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分析

以简阳市人民医院为例。2005年,简阳市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员701人,2015年底,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519人。根据人力资源需求方法选择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灰色模型GM预测,采用最优加权法组合预测。建模期间所选择数据为2005~2015年实际统计数据,经过拟合建模处理的方式,最终给出2016~2019年度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值。

(一) 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

从2005年-2015年,简阳市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员随着时间的增长出现非线性上升趋势。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t为年度(自变量指标),以y为技术人数(因变量指标),将获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模型如下式:2y=+754.7114.75t0.13t式中:当P=0.000时,提示回归方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该公式可以预测:2016~2019年度简阳市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员1569人、1619人、以及1669人。

(二)灰色模型

一般数学模型是对原始数列模型,要求有足够的样本量和特定的分布。灰色模型(GM,Greymodel)不受这些条件约束,它是将无规律的原始数列,经过累加及求均值等生成过程,使之成为较有规律的数列。灰色模型建模过程中,首先可将原始数据序列假定为:X(i),=i1,2n,然后对原始数据X进行一次累加生成,所得数据为:()nit1Yt∑Xt1,2n==,,然后进一步对累加生成数据进行均值生成处理,所得结果为:()()()1tYtYt1t1,2n2Z=+-,,构建灰色模型后借助于最小二乘法以及矩阵运算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估计。采用灰色模型对简阳市人民医院2005年~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信息录入,预测2016~2019年度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为:1570人、1620人、以及1675人。

(三)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针对时间效应,选择时间序列方法中的求和自然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对需求进行预测。通过建立序列的自相关系数(ACF)偏自然相关系数(PACF)和Q统计量识别模型,确定模型是否平稳,必要时采用差分方法达到平衡的目的,从而确定自然回归及滑动的P和q。采用条件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通过卡方检验所估计的白噪声,对残差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诊断,最后拟合模型进行预测。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简阳市人民医院2005年~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信息录入,预测2016~2019年度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为:1568人、1618人、以及1668人。

三、对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至关重要。将获得的预测结果运用于科室下一年度人员职称情况能更好地掌握科室人员结构状况,利于医院梯度调整人员,了解是否能够通过科室间人力资源调动的方式解决内部职位空缺问题,以制定系统有效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根据SPSS统计学软件程序预测模块中的专家建模器工具能对人员建立序列模型,根据模型结果合理地进行人员配置,以促进人力资源的科学化发展。根据预测结果医院应采取有效对策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1)发展定位,重大发展计划。在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时候,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以现代医院管理为媒介,健全已有的分级管理制度。并根据自身的设施条件、医疗服务质量等,把握好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制定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2)改善人员关系。为了满足医院发展,医院会构建新的院区、科室,合并、拆分科室等,引起人员变动,影响内部的正常运作。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时候,要全方位分析各重大计划,制定可行的方案,做好人员储备工作,避免内部人员大量流失,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四、结语

医院应当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求的综合预测,不断优化内部人员结构,做好人员储备工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以此,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合理控制运营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渐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