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元凶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元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

时间: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
地点:上海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通往黄浦江观景平台的人行通道阶梯处。
事件经过:在跨年夜活动期间,大量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由于人群过于密集,有人失衡跌倒,继而引发多人摔倒、叠压,最终造成拥挤踩踏事件。

二、主要原因

1. 预防准备不足:
黄浦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思想麻痹,严重缺乏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对重点公共场所可能存在的大量人员聚集风险未作评估,预防和应对准备严重缺失。

2. 现场管理不力:
事发当晚,外滩风景区特别是陈毅广场人员聚集情况严重,但现场管理混乱,未能有效控制人流。
警戒带被大量逆行涌上观景平台的市民游客冲破,现场值勤民警竭力维持秩序,但效果不佳。

3. 应对处置不当:
警方从监控探头中发现陈毅广场上下江堤的一个通道上发生人员滞留的情况后,虽然立即调集值班警力赶赴现场,但由于超大规模拥挤人流的阻隔,采取了强行切入的方式,进入所用时间比正常时间多5~8分钟,未能及时控制局面。
在踩踏事件发生后,救援工作也面临一定困难,由于人群密集,救援人员难以迅速到达现场。

三、责任单位与人员

黄浦区政府对事件发生负有主要管理责任。
黄浦公安分局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黄浦区市政委、黄浦区旅游局、黄浦区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均负有管理责任。
上海市公安局负有指导监督管理责任。

此外,调查报告还对包括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黄浦区区长彭崧在内的11名党政干部进行了处分。

四、整改建议

联合调查组在深入剖析事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整改建议:

加强责任落实,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履行公共安全职责。
强化风险评估,对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
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加强应急联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元凶是多方面的,包括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等。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责任落实、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联动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更多关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元凶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