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力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首个养老机器人全球标准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简称“标准”或“IEC 63310标准”)。该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通用规则。
专家分析指出,《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际领域中养老机器人标准空白,标志着我国从技术层面开始主动参与全球智慧养老事业。在技术突破之外,该标准更深层次推动了经济要素的转型与产业升级,为养老机器人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
解读“标准”的意义
-
填补国际空白
这意味着国内养老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有了较早的技术布局和市场认可度。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相关数据,目前其他国家尚未出台养老机器人相关国际标准,而我国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研发、生产、销售能力和认证体系。 -
推动经济转型
标准的推出不仅标志着国内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还促进了劳动力要素的优化升级。通过制度创新激励传统制造业要素向新兴服务业投入,推动了传统劳动力结构向服务型转变,为养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
促进产业链升级
“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提升国内养老机器人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它也为全球养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促进了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全球养老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
助力全球化发展
该国际标准为养老机器人走向全球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各国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规划养老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动其在不同地区的推广和普及。
总的来说,“国际电力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首个养老机器人全球标准”标志着我国在养老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成就。这一标准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还为国内、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它既是技术突破的体现,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养老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升级具有重要意义。